
说到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这事儿啊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爱的是它能逼着自己学点新知识,恨的是每年都得折腾查分刷分。现在的查询平台五花八门,但用过的都知道,这里头门道可多了去了。
先说最常用的华医网,这平台估计全国一半以上的医护都用过。登录页面看着挺正经,但第一次用的人绝对会被卡号和密码搞懵。
我见过同事把IC卡翻来覆去找编号,发现卡号根本不是卡面印的那串数字。好在系统还算稳定,查分的时候能看到自己刷了多少网课、参加过哪些线下培训,连十年前的老学分都能翻出来,跟查医疗档案似的。

好医生平台这几年也挺火,特别是它那个"学分关联"功能。很多人在不同平台刷过学分,都得在这系统里统一关联。最坑的是有时候明明刷够了分,系统死活显示不达标,这时候就得拿着手机找单位管理员手动核对。它家每年双十一搞学习卡打折是真香,五折买学分卡比医院集体采购还划算。
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
微信查分,关注个CME公众号,绑个身份证号就能查。
上次在手术室等麻醉的时候,看见护士长蹲墙角刷手机,还以为在追剧,人家是在查学分。这种移动端查分确实方便,但要注意有些省份不认远程教育的学分,光靠手机刷分容易翻车。
说到地方特色,
山西省的平台就是个典型例子。
登录界面长得跟山寨网站似的,密码设置必须大小写加符号,输错三次直接锁账号。但人家数据更新快啊,今天参加完学术会议,隔天学分就到账。听说有些市县的医护查分还得先找单位要"激活码",跟玩网游注册账号似的。
查分这事儿最玄学的是
学分类型。I类学分看着高级,其实也就是多听几场专家讲座;II类学分看着普通,但写篇论文就能拿满。见过有同事凑分,把科室内部病例讨论都录成学习记录,连食堂吃饭时聊的医疗八卦都想算学分。现在各大平台防止刷分,搞出了人脸识别、GPS定位签到这些高科技,去年有个主任医师在学术会现场打呼噜被系统判定"非本人学习",成了全院笑话。

给点实在建议:查分别拖到年底扎堆,系统分分钟崩给你看;买学习卡要走正规渠道,淘宝上三折代刷分的多半是骗子;要是发现学分对不上,先别急着找领导,八成是系统延迟。记住,学分这东西就跟医院排班似的,早规划早轻松,临时抱佛脚准得通宵刷网课。
本文由作者:admin 于 2025-11-27 03:35:01 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rtkume.com/wen/82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