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一开始听说要搞继续教育,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。想着平时工作就够忙了,哪还有时间上课啊?但真正上了几节专业课才发现,这玩意儿还真不是走个过场。就拿我去年参加的建筑信息模型(BIM)培训来说吧,老师上来就让我们用三维模型模拟管道排布,发现以前

说实话,一开始听说要搞继续教育,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。想着平时工作就够忙了,哪还有时间上课啊?但真正上了几节专业课才发现,这玩意儿还真不是走个过场。就拿我去年参加的建筑信息模型(BIM)培训来说吧,老师上来就让我们用三维模型模拟管道排布,发现以前工地上那些"管道打架"的破事儿,在电脑上点点鼠标就能提前解决。这可比以前拿着图纸干瞪眼强多了,现在遇到管线冲突直接调参数就行,省得工人天天跟我抱怨"这活没法干"。
也不是所有课都这么实用。像有次学《当代经济形势分析》,前半截讲得挺带劲,什么双循环、新基建听得人热血沸腾,后半截全是GDP增长率、CPI指数这些数据,听得我直打瞌睡。但后来接了个***项目做预算,突然发现那些枯燥的数据还真能派上用场。甲方问为啥材料费要涨3%,我直接把课上学的PPI指数搬出来,配合着国际大宗商品走势图,说得对方连连点头。
这时候才明白,继续教育里的"水课"也有它的门道,关键看你怎么活学活用。
要说最意外的收获,还得数沟通课上学的那套"三明治反馈法"。以前在工地训人都是直来直去:"你这钢筋绑得跟蜘蛛网似的!"现在改成了先夸工人安全措施到位,再指出间距误差问题,鼓励他争取当个月度标兵。你别说,这招真管用,上次有个小伙子被我说得当场掏出卷尺重新返工,搁以前早甩脸子走人了。
看来继续教育不光教技术,连怎么当个"人精"都给你安排明白了。
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。有回学了个"翻转课堂"的新潮教学法,想着正好用来给工友做安全培训。把教学视频提前发到群里,第二天来上课发现一半人压根没看。有个老电工还理直气壮:"我手机内存不够,视频打不开!"这才反应过来,继续教育里那些高大上的理论,落地时得考虑实际情况。后来改成在工棚用投影仪集体看视频,看完当场实操考核,效果立马就上来了。说啊,继续教育不能光记笔记,得带着脑子消化。
最让我感慨的是上《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》这门课。老师带着我们看故宫纪录片,讲鲁班锁的榫卯结构,突然就想起我师傅当年教徒弟的土办法——用竹筷子搭模型练手感。现在工地都用3D打印了,但这些老手艺里藏着的智慧反而显得更珍贵。
后来做古建修复项目时,我把BIM技术和传统营造法式结合起来,甲方看了直竖大拇指,说这是"科技赋能传统工艺"。你看,继续教育这玩意儿,学好了真能玩出跨界的新花样。
要说遗憾也不是没有。有次网络安全课讲黑客攻击案例,听得人后背发凉,回工地发现大家还在用"123456"当WiFi密码。
跟项目经理提了几次要搞双因素认证,人家来句"咱们小工地谁看得上",这事就不了了之。看来继续教育的效果,光个人使劲儿不够,还得整个行业一起动起来。最近听说有新规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做信息安全培训,这事总算有盼头了。
现在每到年底,我都主动打听有啥新课能报。上个月刚学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,下个月准备搞个智能建造的线上研修班。别人说我这是"中年危机",我倒觉得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前两天用无人机做工程巡检,实时数据传回平板就能生成三维模型,这套流程全是继续教育课上学来的。看着95后的技术员围着我问东问西,突然觉得这"老司机"当得还挺带劲。

阅读全文
本文由作者:admin 于 2025-11-26 00:00:01 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rtkume.com/wen/82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