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听说最近不少同行在聊华医网继续教育学分的事,有人吐槽"总共才15分根本不够用",还有人抱怨"刷课刷到半夜眼睛都花了"。作为一个在医院混了七八年的老油条,今天就掏心窝子说说这事儿,保准你听完能少走两年弯路。
先泼盆冷水——其实压根不存在"总共15分"这回事!根据国家规定,医护人员每年得攒够25分才能达标,这25分还得分Ⅰ类和Ⅱ类。
就像吃火锅得讲究荤素搭配似的,Ⅰ类得占5-10分(于大片的牛羊肉),Ⅱ类得凑够15-20分(好比豆腐青菜这些配菜)。是听说谁只拿15分就过关了,八成是被人忽悠了。

大家总说"15分"也不是没道理。华医网确实有个隐藏玩法:平台允许用Ⅱ类学分顶替部分Ⅰ类学分,但最多只能顶15分。这就好比食堂打饭能用饭票代替现金,但最多只能用15块钱。有些老江湖就会专挑Ⅱ类课程学,毕竟这类课多数是免费网课,刷刷题就能拿分。
我认识个急诊科大夫,每年专门挑护理类Ⅱ类课学,用他的话说:"反正都是选择题,管它是不是自己专业,做十遍总能蒙对"。
但这么干也有风险。去年我们医院药剂科小王就栽了跟头。
他光顾着刷Ⅱ类学分凑数,年底发现Ⅰ类学分差2分。眼瞅着要影响职称评定,花388块买了场周末学术会,那会议压根没备案,学分没录进系统。这事儿告诉我们:免费午餐吃多了容易拉肚子,该花的钱还得花。
说到攒学分的窍门,我有三招亲测有效。
第一招叫"错峰学习",华医网每年3月和9月会放免费Ⅱ类课,这时候抢课就跟双十一秒杀似的。上个月我定闹钟凌晨蹲点,愣是抢到了《腹膜透析护理》这种热门课。第二招是"废物利用",去年参加抗疫算5分,写疫情日记发院刊又赚了3分。第三招最狠——把华医网APP装在科室电脑上,查房间隙就点开挂课时,一个月愣是白嫖了8分。
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补学分。前阵子听说妇产科李姐要补2019年的学分,华医网显示能补五年内的,系统死活不认她的旧账号。还是信息科老张支招:重新注册账号绑定老医通卡,这才把陈年老学分给刨出来。说啊,学分就跟体检报告似的,平时不重视,要用时全是坑。

说句大实话,学分制度本身是好的,但执行起来就变味了。现在大伙儿白天看病晚上刷课,跟打两份工似的。上个月我们科主任说了句大实话:"学分就像内裤,不能没有,但也没必要天天秀给别人看"。
要我说,什么时候能把实际工作表现折合成学分,那才是真的人性化。在这之前,咱们还是老老实实攒分吧,毕竟跟职称奖金比起来,刷课这点罪不算啥。
本文由作者:admin 于 2025-09-20 19:00:01 发表在本站,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rtkume.com/wen/5307.html